安全股票配资公司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国际互认、增强话语权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4-11-12 19:47    点击次数:146

  碳足迹就像追踪器,记录个体或组织“从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产品碳足迹是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于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潜在影响的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绿色低碳水平,精准的碳足迹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我国应对国际谈判的关键依据。”近日,在符合国情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研究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田亚峻介绍。

  由于历史原因,碳足迹国际标准主要由欧盟主导,然而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空间差异无法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异显著相类比,国际标准的实用性受到挑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气候环境,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4部委发布《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夯实制度基础、构建工作格局、构建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这四个方面提出了22项任务。

  在上述研讨会上,多位嘉宾一致表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在促进供应端和消费端减碳、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国际标准进行深化创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会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了基于地理位置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的GIS-LCA软件,也是首款贯彻中国产品碳足迹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2024)的软件,以解决国际碳足迹标准无法精准识别数据的空间差异、不适用于我国空间发展不均衡的国情等问题。现有碳足迹国际标准不适用于我国国情

  在上述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指出,当前,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不断加强,国际间竞相在低碳发展方面抢占话语权和制规权。欧盟利用其先发优势率先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将产品碳足迹的大小设置为重要的牵制和影响绿色低碳发展的量化指标,提高了对碳足迹数值准确度和可信度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要求建立准确可信的碳计量方法体系。

  回顾产品碳足迹标准的发展史,田亚峻在上述研讨会上介绍,全生命周期(LCA)是一种评价理念,聚焦事物从产生到废弃中的全过程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且可以识别这个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阶段和最为显著的影响类型,同时帮助识别责任、链条的转移,“所以LCA被公认为科学评价方法,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大多数都是依照全生命周期方法开展的。”

  从标准制定来看,田亚峻表示,关于LCA的原则和框架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40规定的,基于ISO14040制定了ISO14044,而后,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ISO14067,在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便是参照其编制的。

  既然有了国际标准,建立符合国情的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意义在哪?田亚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品碳足迹的相关标准最初是由欧盟建立的,“欧盟国家面积相对较小,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没有从更广阔的范围来考量。”

  田亚峻对记者表示,其团队的研究发现,在同一个空间粒度下,评价过程的位置与背景数据所代表的位置越匹配,结果质量也就越准确。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一个省与一个欧洲的一个国家相当,省和省之间的差别很大,因此以中国平均数来计算企业个体的做法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碳排放、碳足迹它的数据是难以被信赖的。”田亚峻强调,未来这些数据的大小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考虑空间信息来建立符合国情的产品碳足迹创新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难点则在于碳足迹的核算。田亚峻向记者表示,“碳足迹核算中的空间运算是跨学科的工作,地理、数学等等学科交叉其中,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时间和热情去完成这项工作。”推进国际互认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上述研讨会上指出,当前,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是战略需求,“对外是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内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的加快支撑全面绿色转型。”

  放眼全球供应链,各行各业的链主企业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要求把碳足迹纳入到供应链评价,所有供应商都需披露碳足迹。贺克斌表示,这种减排压力通过供应链逐级传导,我国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供应链生态体系,一方面我国的产业、产品在出口,另一方面则大量在供应链上与全球性企业结合。

  贺克斌强调,外部压力较大并且“精准”给到了我国的优势产业“新三样”。据记者了解,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供应链核心环节,2023年欧盟出台的《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对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池的有害物质、碳足迹、再生原材料、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可拆卸性和可替换性、电池废弃物管理、标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除欧盟外,未来其他地区可能也会跟进。

  同时,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电池护照”是全球电池联盟的旗舰项目,囊括电池材料来源、化学成分、制造历史及其可持续性表现的可信数据。

  记者梳理后发现,包括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欣旺达(300207)、亿纬锂能(300014)等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皆在其ESG报告中披露了碳足迹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部分企业也直言欧盟新电池法会对其造成碳足迹核算成本上升的潜在影响。

  贺克斌同时指出,我国在碳足迹管理、碳资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现有的“双碳”政策主要以直接排放主体为监管对象,在碳足迹管理中还应注意到供应链的全系统排放,“以产品为杠杆,倒逼供应链减排还需要全新监管机制。”

  贺克斌同时强调,我国在碳足迹的规则、标准体系化等方面,大部分面对部分的是国内企业,缺乏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

  “在底层数据上,我们没有建成符合国际认可的、全面支撑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的系统数据库。同时,国内许多从事碳足迹认定的企业还缺乏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只能服务部分国内场景。”贺克斌坦言。

  对此,田亚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协同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建立互信、实现互通互认,才能为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打好坚实的数据基础安全股票配资公司,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国际间的互通互认是一个过程,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标准要做得比现有的更好,才能获得认可。与此同时,需要不断地在国际场合进行推广宣传,积极开展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