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04 10:08 点击次数:113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汤 珏 通讯员高旭东)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突出地位,持续加大《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聚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确保《规划》高质高量完成,为建设现代化新滁州贡献科技力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35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09家。推动125家亿元以上无研发企业、38家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企业开展“两清零”行动。围绕全市八大产业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十四五”期间累计立项省级以上项目49项,争取上级财政资金6218万元,带动企事业单位研发投入超3.8亿元。
完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全市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在光伏、智能家电等八大产业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提升区域研发能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获批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14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健全多层级、多类型、多主体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出台《科技企业加速器备案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优化孵化载体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省级及以上和市级孵化载体分别为32家、9家。
融合产业链和创新链。针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开展科技攻关,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共支持八大产业链攻坚项目24个,安排项目经费2340万元。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吉林大学等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引入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合作共建校地合作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增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为主线,聚焦乡村振兴加强技术集成创新。2021年至2023年,全市农业科技领域共获批立项省级科技项目31项,争取省级经费1697.2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4项,安排市级经费580万元。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立足县域主导和特色产业,推进科技“特派团”建设。
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生态链。推动滁州高教科创城与南京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合作,打造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拓展科技合作渠道,组织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对接,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家,获批省级对外科技合作项目6个股票配资排名,15个引进境外人才项目获国家级、省级资金支持。